博客年龄:18年6个月
访问:?
文章:146篇

个人描述

姓名:Rebecca
职业:一直在不停的跟人打交道
年龄:27
位置:中国
个性介绍: 少说话,多思考

一起在油田长大的孩子

2009-03-05 21:32 阅读(?)评论(0)

我们是在油田长大的孩子,或喜或伤。
比起地方,我们从小就有种优越感,父母的工资足以让我们丰衣足食,
没有吃过苦、受过累,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。
我们大都是独生子女,孤单单的在房间里看电视,玩游戏,
坐着公交车,听着钻井声,讲着普通话度过童年、少年……
油田很少有人吵大街,很少有人说脏话。
我们有自己的厂区、学校、医院、电影院、运动场,、公园,生活设施齐全方便。

知道采油、钻井、井下、炼油厂、供应、运输、物探、测井,这些让别人听起来貌似奇怪名字的地方,其实我们自己并不觉得奇怪,这很正常,因为这也可以理解成为社区的名称,只是我们直接用它的工作性质表述出来了而已。
还有些朋友会好奇的问:“为什有人住井下?”呵呵,这个井下不是真的水井底下,只是一个社区的名称而已!

我们的父母虽然来自五湖四海,可油田人都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。
我们从小接受九年义务教育,然后读高中上大学,甚至考研念博,一切都是理所应当,不用为生活费用而担忧。
以前老师曾说:“油田的孩子都很单纯,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关系,不太懂人情世故。 ”
可关键的事实是,我们没有归属感。
离开油田上大学以后,这种感觉才开始出现,并且越来越强烈。
归属感来源于方言、风俗、以及亲戚……
油田没有这些,所以我们没有归属感……

大家一般都知道,
在一个城市中,市长最大;
在一个县中,县长最大;
在一个镇中,镇长最大;

在一个村中,村长最大;
可是在我们油田,都是局长最大。
我们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长大,形成了我们独特的一面。
我们是不一样的,但同时我们也是很优秀的。
虽然油田孩子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,
但不代表我们是娇生惯养的一代。
我们见证了父辈们的辛苦,
我们理解前线工人的劳碌,
我们父辈的精神在我们身上也有延续,
我们坚强依旧,我们仍然会努力奋斗,我们的骄傲只会源于我们的优秀。
我们来自油田,不论东北黑土地上的大庆、辽河;
还是华北平原的华北、大港;
或者是黄河两畔的中原、胜利……
我们都生长在熟悉的磕头机和钻塔旁边。
我们的父辈曾经远离家乡,来到油田会战;
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荒地上打造了一座座美丽的石油城市,

也给油田所在的地区带来了相当丰厚的经济效益,
油城的美丽大家有目共睹!

今天,我们会一直记得自己是油田的孩子,

我们与石油依然有割不断的情缘,
我们油田人来自五湖四海,
我们都是在磕头机和钻塔旁边长大的,
我们懂得辛苦;懂得分享;懂得理解;也懂得奋斗。
为我们是油田的孩子而骄傲,而奋斗吧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转自老庞的空间
描述的很到位,也觉得很亲切。
不知道王大湛会不会写一起在石化长大的孩子?
   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出差啦 下一篇:理解能力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